走进梵净山探访中国宝贝|黔金丝猴和它的朋友们

2023-03-01 12:05:03 来源:天眼新闻

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流域的交界地带,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复杂多变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濒危及特有物种的保存和繁衍创造了良好条件。

梵净山金顶。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1978年,贵州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梵净山被列为首批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同年10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由于梵净山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标准和完整性要求,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201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关资料图)

迄今为止,梵净山保护区已记录野生动植物6578种,包括植物3533种,动物3045种,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是“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的唯一栖息地。2022年4月,《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方案》获国家公园管理局批复,梵净山国家公园的创建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每年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在2023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到来之际,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专家委员、贵州省林科院院长冉景丞带领记者探访了黔金丝猴和它的朋友们,以及它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梵净山保护区)。

它是谁?神秘的黔金丝猴

它是比大熊猫更稀有的“中国宝贝”,被誉为“地球独生子”。它对生活环境十分挑剔,仅分布在梵净山保护区内。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黔金丝猴。

黔金丝猴。冉景丞 摄

“黔金丝猴属于仰鼻猴属,它们的金毛多长在肩膀、上臂和头顶,身体的其他部分大都为灰色,后颈下方的鲜明白毛和长而粗壮的尾巴十分引人注目。”冉景丞介绍,仰鼻猴属有5个成员,其中我国的特有种为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另外2个成员是仅分布在越南北部的越南金丝猴和分布在中国云南怒江以西及缅甸东北部的怒江金丝猴,尽管都被叫做金丝猴,但真正“身着金色外套”的只有川金丝猴。

黔金丝猴体型比川金丝猴小一些,面部呈现灰蓝色,由于数量稀少,只生活于梵净山,且警惕性高,即便是专门从事黔金丝猴研究和观测保护的工作人员也难得与它谋面,这种灵长类动物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黔金丝猴。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近年来,借助动物监控系统、无人机热成像镜头监测、红外相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得以对黔金丝猴进行系统研究,还通过采集它们的粪便来分析其身体病症、肠道微生物菌群、雌雄比例、成幼比例等。监测发现,野外黔金丝猴主要活动范围随着植被演替而发生变化,在生态移民搬迁后的马槽河一带活动频繁,栖息地食物种类充足,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在野外保护取得成效的同时,黔金丝猴的人工繁育也实现突破。经过多年探索,梵净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功将黔金丝猴繁育周期从3年一胎缩短至2年一胎,饲养管理技术也已成熟。

云舍村被誉为“中国土家族第一村”,现在已经成为了梵净山附近的住宿、餐饮、玩水的圣地了。

梵净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杨伟刚与黔金丝猴互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午后,梵净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内,工作人员杨伟刚靠近护栏,黔金丝猴们便主动去抓他的衣服,摸索荷包,寻找零食。“它们的食物以新鲜树叶为主,果蔬精料为辅。午休时间最爱吃的就是花生。”杨伟说话间,名叫“健健”“康康”的兄弟俩熟练地从他兜里抓出一把花生,一口一颗,还不忘剥壳。

另一边的猴舍内,生活着刚满一岁的“黔宝”和它的爸爸妈妈。“小黔宝出生后,猴王爸爸变得十分警惕,一旦靠近就会龇着牙发出‘嘶嘶’的警告信号,甚至扑向工作人员,隔着笼子都能感受到猴王捍卫家族的威严。”杨伟说。

“说起猴王爸爸,当时是在太平乡一处空地被劳作的村民发现的,同事赶到的时候,它身上有搏斗抓咬伤痕,伤势较重,我们判定它是一只打败后被驱赶的猴王。”杨伟告诉记者,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猴王爸爸很快恢复健康,并和另一只被救助的母猴喜结连理,在“新家园”内繁衍生息。今年,是猴王爸爸在救护中心生活的第10个年头,它依旧野性十足。救护中心也未采取过任何驯化措施,目的就是保持它与生俱来的野性,为以后的种群放归做准备。

黔金丝猴“小梵”怀抱刚诞下的幼崽。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始建于1990年的梵净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要功能就是保护、研究和救助以黔金丝猴为主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同时也承担着以研究黔金丝猴行为和繁育生态学为主的科研项目。成立以来,救护中心不仅救助了黔金丝猴、亚洲黑熊、红腹角雉、斑灵狸、貉等十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成功繁育了三代黔金丝猴幼猴。

野外黔金丝猴。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黔金丝猴猴群中,有着残酷的竞争,冉景丞介绍,梵净山上的黔金丝猴每年繁殖季时会有一次大规模的聚集,期间,从其他猴群被赶出的公猴会虎视眈眈地盯着年老猴王的王位,一旦抓住机会,就对老猴王发起攻击,成王败寇,被打败的老猴王退位,新猴王执政。

猴王的权力更迭,也昭示着种群的新一轮繁衍,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们,永远会上演属于它们的传奇……

它的朋友们:梵净山特有植物

梵净山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差异悬殊的山地立体气候及多样化的生境和原生森林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物种。

在保护区3533种野生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3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77种。同时,梵净山也是许多特有植物分化发育的重要场所,区域内分布有当地特有植物27科41属46种,包括梵净山冷杉、梵净山铠兰、梵净景天、梵净山石斛、梵净报春等。

梵净山冷杉。石磊 摄

暮春时节,梵净山笼罩在云雾之中,不时还有阵阵寒风袭来。相比高大的树木,那些躲藏在竹林下、灌丛中的草本植物则少了些许“高处不胜寒”的烦恼,静悄悄地开放在林下溪边,梵净报春就是其中之一。

梵净报春。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据冉景丞介绍,梵净报春是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说它“多年生”,并不是像树木那样活多年,而是它有一条粗短的根状茎会一直活着,但地上部分的叶、花、果实则“一岁一枯荣”,春天萌发,秋后凋零。

为了适应高海拔的生存环境,梵净报春花朵更小、花心更细,容不下蜜蜂的身体,那它是通过怎样的传粉方式来繁衍呢?

仔细观察会发现,梵净报春同一植株上的花有两型,一种长花柱花,一种短花柱花。长花柱花的雄蕊着生于冠筒中部,花柱长达冠筒口;短花柱花的雄蕊则着生于冠筒上部,花药顶端平冠筒口,花柱长约2毫米。

梵净报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这便是玄机所在,梵净报春是通过雌、雄蕊的异长来实现异花传粉的。简单地说,长花柱花的雌蕊高于雄蕊,而短花柱花则正好相反。当昆虫来采蜜时,若先遇到长花柱花,身上就会粘上花粉,遇到短花柱花后,刚刚粘在身上的花粉粒就正好接触到短花柱,便完成了传粉。

“这个颇具美感的精巧设计,不靠尺量不靠计算,是千百万年来自然选择的结果。”冉景丞说,梵净山有好几种报春花,如珍珠菜、耳叶报春等,但梵净报春只在接近山顶的地方有分布。从印江护国寺出发,经过棉絮岭往金顶方向走的步道边有一片,游人可一睹她的芳容。“在白云寺、牛丰包、岩高坪一带的梵净报春,可就不是一般游人能看得到的了,但恰恰是这几处的梵净报春开得最艳最美。所以说,物种繁衍实属不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梵净景天。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除了梵净报春,梵净火绒草、梵净小檗、梵净景天等特有种也十分有趣。

梵净小檗的株头、头顶、叶腋有三颗刺,因此老百姓又叫它三颗针。而梵净景天则是201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的类群,进一步丰富了景天属的植物多样性。“发现一个新物种可不容易,要在陡峭的山崖下,找到一个几厘米大小的植物,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梵净景天的发现就用了三年时间。我们希望,人们能够看到生物多样之美,但欣赏美丽的前提是保护好它们。”冉景丞说。

它的栖息地:从“生态佳”到“生态+”

梵净山保护区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辖区内3个县7个乡镇3187户村民赖以生存的家园。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直以来的重点课题。

近年来,通过移民搬迁安置等帮扶措施,保护区实验区常住居民已迁出514户2140人。实验区常住人口密度下降、人类活动减少,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自然繁衍,同时,搬出不便利的大山,也为了老百姓更好地生活。

梵净山新金顶。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杨博是梵净山村原凯马一组的村民,他们全村60余户于2012年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地方。“以前我们村里就有金丝猴来过。”杨博记得,大概在2011年10月份,凯马一组老百姓地里的玉米和农作物都还未收,黔金丝猴就盯上了这块“香饽饽”,它们捷足先登,跑到地里饱餐一顿后消失在深山中。

要处理好村民和黔金丝猴之间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人类为黔金丝猴“腾地”。根据梵净山生态保护的相关办法和规划,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太平镇政府统筹推进,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

杨博一家和村民们搬到了梵净山景区大门不远处的梵净山村小河生态移民安置点,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家家户户办起了民宿、客栈和农家乐,家庭收入显著提升。“这段时间很明显,游客一天天多起来了,我们的民宿又要迎来忙不完的日子,越忙越开心。”杨博笑着说。

梵净山村小河生态移民安置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此外,为加强梵净山整体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安全,铜仁市还探索成立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推进重点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试点工作。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杨妮介绍,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28.63平方公里,涉及3个县、7个乡镇、24个行政村。在推进人工商品林赎买试点工作中,落脚点和突破口在于如何实现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生态保护与林农合法利益分配的有机统一。

“在开展试点工作中,我们通过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区域党建联盟工作体系,形成联动合力,打破了部门、区域之间工作边界,破解了许多工作中的痛点、难点。”杨妮说,截至目前,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已召开联席会议6次,专题研究解决重点问题25个,完成赎买林地面积1926亩,拨付资金963.02万元,涉及农户56户281人。

云舍村被誉为“中国土家族第一村”,现在已经成为了梵净山附近的住宿、餐饮、玩水的圣地。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下一步,保护区管理局将持续做好梵净山生态旅游区服务和监管,充分带动周边社区旅游产业化发展。完善社区共管共建共享机制与社区参与机制,形成保护管理机构与社区齐抓共管、共同发展,实现保护区从“生态佳”到“生态+”的美丽蝶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游正兰

制图 唐怒娇

编辑 唐怒娇

二审 方春英

三审 黄锐

关键词: 黔金丝猴 自然保护区 梵净报春 野生动植物

推荐内容